所謂“報行合一”,是指保險公司實際執行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要與向監管部門報送的備案材料保持一致。通俗來說,就是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在業內看來,非車險市場長期存在“價格戰”,財險公司通過虛列費用、變相降費等方式突破備案費率,導致行業“內卷”和普遍虧損。由于保費收入與未來賠付存在時間錯配,低價競爭也可能引發償付能力不足。征求意見稿有助于引導財險公司從“規模導向”轉向“效益導向”,促進降本增效和長期健康發展。
摒棄“唯規模論”
回溯來看,“報行合一”最早是從車險業務開始推行的。2018年6月,原銀保監會下發《關于商業車險費率監管有關要求的通知》,對車險業務進行嚴格的“報行合一”。
2023年8月起,金融監管總局先后印發《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引導人身險行業在銀保渠道、經代渠道等落地“報行合一”。
從此番下發的征求意見稿來看,其所稱非車險是指財險公司經營的除車險、農險、出口信用險、短期健康險和意外險之外的所有保險業務。也就是說,文件所規范的主要是家財險、企財險、工程險、責任險等業務,剔除了政策屬性較強的農險、出口信用險,以及屬于人身險范疇的健康險、意外險等。
近些年來,非車險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在財險公司總保費中占據近一半的規模。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惡性競爭問題日益凸顯。
對此,征求意見稿強調,財險公司對非車險業務的規劃應充分考慮自身發展基礎和市場承載能力,不得盲目拼規模、搶份額,要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調整優化考核機制,降低保費規模、業務增速、市場份額的考核要求,提高合規經營、質量效益、消費者滿意度的考核權重。
“財險公司應遵循合理、公平、充足原則厘定費率,合理設置附加費率,不得在費率結構中設置與所提供服務不相符的高額費用水平。”征求意見稿明確,財險公司不得以直接業務虛掛中介業務等方式套取手續費,不得通過虛列“會議費”“宣傳費”“廣告費”“咨詢費”“服務費”“防預費”“租賃費”“職工績效工資”“理賠費用”等方式套取費用,變相突破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
在強化監管方面,征求意見稿指出,金融監管總局各級派出機構查實財險機構未按照規定使用條款、費率的行為后,情節嚴重的,對相關財險機構采取責令停止使用保險條款和費率的監管措施,依法對涉及違法違規行為的財險機構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實行“見費出單”
長期以來,非車險業務中的“應收保費”問題始終困擾著財險公司。
征求意見稿明確,財險公司應在收取全額保費或首期保費后向客戶出具保單和開具保費發票(即“見費出單”)。單筆保單保費超過一定金額且客戶全額支付保費確有困難的,經財險公司同意可以分期繳費,分期繳費約定應在保險合同中明確。
同時,財險公司還應升級完善信息系統,加強保費分期管理,規范首期支付比例、分期期數和保費繳納時限。
具體來看,一是首期保費支付金額原則上不低于總保費的25%;二是保險期限為1年之內的分期期數不超過4期,保險期限超過1年的,保險期限每增加1年分期期數可在4期基礎上再增加1期,每次分期間隔不超過6個月;三是最后一期保費繳納時間不晚于保險責任終止日前30個自然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此前非車險業務常因分期繳費而產生應收保費,易被挪用或形成壞賬,給公司財務帶來了不小的風險。明確“見費出單”原則,有助于提升保費實收率,改善公司現金流,減少資金挪用和各種糾紛。
“不僅如此,‘見費出單’還能遏制變相套費,防止財險公司通過虛掛中介、賬外支付等方式套取資金,確保費用的真實性。”龍格補充道,規范分期繳費也有助于提升透明度、強化合同的約束力,從而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
支持業務質量改善
事實上,在非車險領域實施“報行合一”已醞釀多時。
今年3月,人保財險總裁于澤就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公司1月在廈門牽頭召開行業協同會議,提出并推動達成深化財產險行業自律、持續鞏固車險“報行合一”成果、探索開展非車險重點領域“報行合一”、推進農險“雙精準”工作等行業自律共識。
在于澤看來,推行商業非車險“報行合一”,有利于提升行業和公司的承保盈利、風控水平和服務質量。
據他分析,一方面,這將推進行業主體嚴格遵守非車險條款費率審批報備規定,避免“內卷式”競爭,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促進改善非車險虧損局面。從車險“報行合一”經驗來看,費用率會明顯下降,2024年車險綜合費用率(舊準則)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如果非車險“報行合一”順利推進,相關業務先期能夠推動費用率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
另一方面,這有助于引導各市場主體將更多資源用于服務客戶,建立行業風險減量服務新商業模式,推動行業進入非車險高質量發展階段。
龍格表示,從短期來看,“報行合一”將導致合規成本上升,但費用虛列減少,保險公司財務狀況也將得到優化。與此同時,這將倒逼險企提升產品創新和服務質量,而非依賴低價策略,競爭模式或將重塑。頭部公司憑借風控和服務優勢將擴大市場份額,中小險企則需加快差異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