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產學研破壁對話環節,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弋力表示,人形機器人從“表演模型”真正走向“實用落地”,無論是從算法、軟件層面、還是硬件層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弋力認為模型層面,難點在于突破人形機器人“自主泛化”,使機器人能在復雜、非結構化環境中可靠規劃與適應,實現通用性與可靠性的平衡。
硬件層面,需要本體更具可靠性和魯棒性。弋力指出,某些全尺寸的人形機器人沒有辦法摔,摔了就有問題,然而人形機器人不可能不摔。某些報價9萬元的機器人相對來說更皮實一點,但其相對于成年人的作業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如何做到又豪華、作業空間相匹配、同時擁有硬件可靠性,這也是很重要的問題。
另外,相較于無人駕駛汽車,公眾對近距離共處的人形機器人容錯率更低。亟需從底層技術、系統設計到行業標準層面,構建完整的功能性安全體系。
弋力呼吁,對人形機器人產業大家要有一些耐心。“它上限很高,難度也很高”,現階段大家要務實,找到好的機會,同時做好長期耕耘的準備。